IMG_0361_rotationsmalltag.jpg 

08/22/2009 勛把玩的是生化戰士系列裡的森戰士  

 

  孩子頻繁的脫序行為,使我不禁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或許抓得太緊,彈性疲乏之後,又鬆到無法緊緊抓牢了。又或許根本就抓錯地方,何來的抓太緊,又放太鬆了呢?------08/31/2009

 

  我開始惶恐不安,該怎麼辦,我必須承認,有時看見孩子反抗的眼神與舉止,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不受尊重的感覺,嚴重的話,會讓我無法思考而發瘋。與自己的自尊心強是否有關係,才會對孩子的行為如此斤斤計較,我不得而知,與母親一直認為的是遺傳的關係,我無從辯駁,那是孩子的天生氣質,我慢慢看出端倪了。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無時無刻不在為他們的言行舉止把關,希望能在剛進入這個社會的時候,除了滿溢的愛,還有生活技能與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包圍他們。透過奠定生活與品德的良好基礎,孩子能過著自理的生活,在遇到任何困頓與挫折,都能憑藉著之前建立的基礎,逐漸理出頭緒,想盡辦法,一步一趨化解生命中各種接踵而至的危機。

 

  也許是我的汲汲營營,漏了"教養並不是只有愛這麼回事"的餡,更曝了"不只是生活技能和做人做事道理這幾件事"的光。其實,教養,還有一樣,如前幾天中藥店老闆娘笑稱我還是個新手媽媽,那是我還在努力學習的一樣,就是能屈能伸,縮放自如,或說順應自然會比較貼切,在我想起一本書之後。

 

  書名是"孩子的挑戰",是以前在學校半工半讀時參考的一本教師手冊。當時半工的對象是一群國小孩童,就像現在許多父母一樣,那些孩童的父母早在十幾前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甫從學校習得理論企圖到補習班化為實務的我在常規的建立明顯經驗不足,教室氣氛經常鬧哄哄的,獎勵與懲罰都用了,甜頭和苦頭也嚐了,依然無法制止阻礙上課制序的行為再度發生。在沮喪與絕望中,從"孩子的挑戰"裡找到慰藉,也找到方法,自然的結果。

 

  書中解釋,不同於懲罰,自然的結果強調的一種社會規範,而不是一種權力和權威。而自然的結果帶來的是孩子的內省,而不是孩子的眼淚與敵對。這個結果正是現在我要的,不是老師,而是一位母親的身份,希望孩子能夠真正做到內省,做到行為的改善,而不是在說教-責罵-咆哮的惡性循環中,哭喪著說我再也不會了。

 

  反抗是成長的過程,表示孩子具有強烈的自主意願,希望和大人一樣,覺得有能力辨到的事,就要靠自己的能力做到。在我提出做某件事之後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時,勛總是以"我不會的"或"我一定可以的"回應,可以強烈感受他多麼想要倚仗自己有限的力量,推翻我的想法,進而使我能夠改轅易轍,執行勛口中信誓旦旦的會造成不會的或一定會可以的結果的事。

 

  與之前的百依百順,逆來順受的結果南轅北轍,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這樣的改變,我與勛不僅在行為也在內心持續不斷的角力著。當我說不時,勛跟著說不。我認為可能會發生的事,他認為不可能。我好言相勸,他不領情。我嚴辭譴責,他惡言相向。我更加嚴厲,他變本加厲。我們都落入我不好你也不好的泥沼中,再也無法從中脫困了,除非有人做出改變,為你好我也好的結果而努力。

 

  於是,我開始放慢腳步,褪下成見,不再視孩子反覆出現的脫序行為為畏途,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一味盲目制止或責罰。我正視問題行為,藉由觀察,詢問,互動,角色扮演等行為,盡量找出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希望透過給予充分宣洩的空間與時間(在安全範圍之內,如大吼大叫,或捶枕頭等),孩子除了能藉此表達內心對生活上人事物的不滿,我們也期許能減少脫序行為的發生頻率。

 

  孩子,是我生活的重心,也是我的壓力來源。當孩子表現不好時,通常最先想到的是母親沒教好,尤其自己又是全職母親,在別人眼中更是始作俑者。因此,只為不想落人口舌,我竟從孩子出生到現在無不分分秒秒對他們的言行舉止評頭論足,糾正批評,甚而所承受的壓力大到使我一度認為孩子就是人性本惡。直到我做出了改變。

 

  孩子,是我的引路天使,在教養路上他們帶領我勇敢面對自己,在與他們發生衝突之後不斷的碰撞與磨合的過程中,孩子與我都有了成長,是心靈與精神的成長。我明白,在孩子透露想要鬆手的蛛絲馬跡,我就不需要再緊緊抓著不放,在孩子以不同於我的字彙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時,我應該視之理所當然,因為好奇的孩子在學習,在嘗試,從真實體驗錯誤中得到自然的結果,再經過我適時的引導,朝向正確的方位走去。

 

  教養,拿捏的分寸,我還不懂,不過,至少我正視,也開始學習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y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