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盼到倩可以和外界順利溝通開始,她的眼睛卻也成為我們之間溝通的障礙。------09/09/2009

 

  倩不到一歲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她的視覺焦點和勛不太一樣,至少就養育勛一年的經驗來說,是非比尋常。於是,在詢問曾經有過相同經驗的維媽媽(外子的姐姐)之後,我們暫時放下一百二十個心,她說,維小時候也是如此,長大失焦的情況逐漸好轉,之後也不藥而癒了。兩歲就診時,眼科醫師也這麼說,待倩再長大一點會比視力表了,再來做檢查會比較精準。

 

  現在,倩,三歲多了。情況愈來愈嚴重,我也變得愈來愈焦急。其實心裡是有些許埋怨的......為什麼當初不堅持到醫院做詳實的檢查?為什麼當初不多放些心思在這個可能會影響倩一輩子的,專業術語來說是,外斜視上。或許應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我記得,一位在倩兩歲半時為她檢查的眼科醫師曾說,等她長大,愛漂亮了,自然就會想要動手術一勞永逸了。聽在耳際間,那是句風涼話,還很諷刺。醫師的職責不就該提供病患協助,至少給點建議吧?!也許吧,動手術,就是他在有限的能力之下所能提供的最大協助吧?

 

  彷徨,無助,是我們在看完那位眼科醫師之後的生活寫照。如此怨天尤人,鎮日哀哀悽悽的不是辦法,而且於事無補。樂觀的外子於是發憤,希望透過僅有的且倩可以接受的方式,我們開始密集的對焦訓練。

 

  倩的左眼最大的問題在於她在看遠處時會失焦,那是早在一歲左右就知道的事。因此,利用將手上的物品從遠方慢慢移動到倩前方的方式,訓練倩把偏離的焦點慢慢拉回來,這在今天看的眼科醫師口中,叫做"鬥雞眼"訓練。有時,也會透過玩遊戲的方式,讓倩的目光能集中在一個焦點上,如之前分享過的利用水洗顏料麥克筆組改善對焦問題。

 

  直到最近,看遠處失焦的問題不僅沒有任何改善,現在就連看近處眼睛也會偏離焦點,年紀愈大,她的外斜視愈來愈明顯。我們今天才會再次向另外一位眼科醫師求助。就診前,護士小姐先對倩做事前的視力檢查,不曾做過這樣的檢查,擔心倩會因為陌生,再加上昏暗的環境,不願意乖乖配合。還好,平常外子訓練有速,加上我在她耳邊的"點心"攻勢,倩終於順利比完所有的E。我們為她鼓掌叫好,瞧她一臉得意的模樣......

 

  經過眼科醫師在倩眼前搬門弄斧仔細檢查過後,我們還是聽到不想聽的答案,不願面對的最壞打算。在問診時,我曾經向醫師分享之前的檢查經驗以及醫囑,還有我的強烈表態,認為倩的外斜視應該可以透過復健的方式,使她成為別人眼中正常的人。對我而言,能夠以最自然的方式讓倩清楚看見這美麗的大千世界是最好不過的事。不過,事與願違。

 

  造成外斜視的原因不明。外力傷害,天生眼球肌肉發育不良,或其它,都有可能。兩位看過倩的眼科醫師判斷,倩的外斜視是天生的,這一位也是。雖然倩的視力在平均的範圍之內(三歲的平均視力約莫在0.7或0.8左右),但是並不表示她看的東西和我們看的東西,在她的眼底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醫生說,少了一隻眼睛的焦距,物體看起來不僅不具立體感,也不美了。如果情況沒有改善,而且外斜視發生的情況超過一天正常作息時間的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天有一半的時間,看見倩的左眼是失焦的,那麼動刀是勢在必行。這該如何是好?

 

  醫師試圖安撫我們,除了經常做"鬥雞眼"訓練之外,定期追蹤檢查是首要任務。再者,醫師承認自己並不是視力矯正的專門,視網膜疾病才是他的主治項目,也同時推薦醫院的另一名女醫師,現任眼科視力矯正部主任。心裡忐忑不安之餘,還是向熱心的眼科醫師道謝便離開診間了。

  

  與外子商量,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督促自己為倩做好密集的"鬥雞眼",接著觀察倩外斜視的頻率,再來就是等待下一次回診時,就看眼科視力矯正部主任怎麼說了。在返家的路上,我不免還是發出不願倩動眼部手術的牢騷,外子卻樂觀的說,如果真的要到非開刀的地步,我還是會讓倩動這個刀,那只不過是個動眼球肌肉的小手術。可是,我依然擔心受怕。

 

  不過,擔心歸擔心,在此我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個三歲娃兒如何順利比出視力表的好方法。

 

 IMG_1721smalltag.jpg

09/09/2009 開口向上的E

 

  倩的這個動作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如果你是和我曾經處於相同年代的話。

 

IMG_1724_rotationsmalltag.jpg 

09/09/2009 開口向下的E

 

  如果這樣的提示還不明顯,那你聽過郭富城的"對你愛不完"嗎?

 

IMG_1727smalltag.jpg 

09/09/2009 開口向左的E

 

  嗯,情開口向左的E動作,有空姐的架勢。

 

IMG_1732smalltag.jpg 

09/09/2009 開口向右的E

 

  這個也是。

 

  教會孩子比視力表,沒有想像中困難,也比用說的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y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