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網路有獎徵答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有禮」可是一件天天都在生活裡上演的事,可不能隨著活動的結束而消聲匿跡,變得「無禮」了。

  這次外交部所舉辦的「有禮走天下」活動,主辦單位既是外交部,想當然其中的「禮」一定和國際禮儀脫不了關係。按下活動貼紙,便可以一窺許多在奉行國際禮儀時應該具備的背景知識與常識,外交部分別以日常生活的面向,食衣住行育樂,鉅細靡遺的敘述禮儀執行的方式與要注意的事項。

  事實上,沒有遠大抱負的我並不打算也不想現在就教授孩子國際禮儀的常識,不是我沒常識,更不是我偷懶,而是在家的禮儀都做不好,基礎都沒打穩了,要孩子如何更上層樓呢?

  那,有人質詢,我何必拿「有禮走天下」出來當晃子呢?

  沒,是誰,是誰把這麼「有禮」的事當晃子了?

  這是為了要時時提醒自己,別把「有禮」的事當成順理成章,等孩子長大以後便自然而然會做的事,那就錯失教育的良機,或說,增加教育孩子「有禮」的沈重負擔了。

  以「食的禮儀」為例,平常就愛思考的大寶,總是在餐桌上把思考這件事發揮的淋漓盡致,甚至到出了神的地步。雖然外交部列出的進餐原則並沒有提到「進餐時要認真不要只顧著想事情」,但是這樣的舉止卻會影響其他的原則,諸如「應以食就口,勿以口就食」、「閉嘴靜嚼勿大聲談話」、「盤內食物以吃完為佳」、「進餐應儘量避免噴嚏、長咳、呵欠、擤鼻涕」等。

  用餐時,大寶經常在事情想到精采地方的時候,會不預警的大聲吼叫,嚇的餐桌上的每個人都花容失色,只差沒把口中嚼的稀巴爛的食物給噴了出來。無心的他只是興奮的想分享在他那小小的腦袋瓜裡正在上演的恐龍對打戲碼,或是一隻獨角仙使出絕招終於狠狠的把另一隻鍬形蟲摔得體無完膚以洩心頭之恨。

  因為事情想的出神,因此而落後了用餐進度,急就章的大寶可以想到的補救法子就是狼吞虎嚥。才經過一場腥風血雨,現在又傳來陣陣作嘔的聲音,誰能想像在這樣的情境下用餐,會是讓人多麼食不下嚥啊!

  狼吞虎嚥的結果當然是杯盤狼籍呀!有時還會天外飛來一個大噴嚏,同時將嘴裡的食物殘渣順道與兩個鼻孔一同出氣噴到桌上的佳餚美味,倏地一整桌的人鴉雀無聲......,該叫他收拾嗎?不叫,他視而不見,叫了,他弄巧成拙,欸......

  外子和我心裡總是納悶著,家裡沒有人的用餐習慣是這麼慘烈,真的不清楚大寶是從何學來,亦或是他的本性既是如此,大而化之,不拘小節呢?說白話一點就是,粗心大意,得過且過呢?

  姑且不論誰是誰非,重要的是見不好就要改,於是從此以後家裡就進入了用餐時緊迫盯人的備戰狀態,一察覺描頭不對,便拿出黃牌以資警告,累積三張黃牌就宣告Time out,要求他暫時離席,到一旁的書櫃前和架上的書乾瞪眼,為時三分鐘。

  
這是「食的禮儀」。雖說對目前的大寶來說食方面似乎沒什麼禮儀可言(我總是心存樂觀,只要堅持下去,日子久了就會改善,只是他需要的時間比別人要長一點而已。重點是有堅持總比不去改善的好,至少不會使情況弄的更糟。),不過至少在「育的禮儀」方面,我覺得他倒是表現的可圈可點,無從挑剔。

  略去外交部的介紹、握手、拜訪、送禮、懸旗、和手機使用這幾點國際禮儀不談,在寒暄這一點,大寶可是熱衷的很,尤其是在他心情好的時候,還能和佰生人相談甚歡呢。

  笑臉迎人的人和嘴甜的人總是討人歡喜。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錯。

  孩子因為主動打招呼而得到犒賞的例子不勝枚舉,就像這一次去社區一家生機餐飲店邂逅了三位大老闆的經驗,結果也是一樣,甜嘴的犒賞一枚。

  一進餐飲店的門,大寶見了人就打招呼的舉動,使三位正在談生意的大老闆龍心大悅,其中一位體態較瘦長四十好幾的老闆隨即拿起桌上一盒聲稱來自越南的小零嘴,分別遞給大小寶,一人一把,看見大小寶樂得合不攏嘴的接過零嘴,原本想阻止孩子伸出手的我終究沒有這麼做,只是小聲的提醒他們記得向那位老闆說聲謝謝。因為那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場景,你說好話,我聽的爽快,送你甜頭吃,我心甘情願。

  孩子開心的在店裡嗑完表面撒了白芝麻,嚐起來的口感像是加了白芝麻的蜜腰果,香脆可口的零嘴肯定擄獲了孩子的心,因為在他們離開店家時,還不忘向依然坐在位置上的三位大老闆再次道謝說:「謝謝你們的招待,阿伯。」「哇,小朋友你真有禮貌,來,這些再給你拿回家當點心吃。」

  在外交部的「育的禮儀」中提到,賓主相互介紹後,宜彼此溫馨寒暄,談話內容不宜觸及宗教、政治、婚姻、年齡、職業薪酬等較私密之議題,最好談天氣、球賽等一般話題。 

  年紀尚幼的孩子哪裡知道遇上什麼對象要談什麼話題,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任何人談的話題都一樣,沒有歧見,沒有先入為主,都是他們目前最關心也最感興趣的話題。和鄰居的大哥哥,說的是甲蟲,和看管大門的警衛,說的是恐龍,和走在路上擦身而過的陌生人,說的是變形金剛如何變身成一輛警車,和生機店裡的三位大老闆,說的是「看我使出ㄅ半攻擊。」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反映出父母的一舉一動。身教重於言教。父母對於生活中的枝微末節所抱持的態度與表現出來的行為,都在淺移默化之下,傳遞給孩子。我不敢說自己因為有禮這個理由而吃香喝辣到現在,不過,無禮的人可以吃別人的香喝別人的辣的機會不能說沒有,但肯定比我少。

  如果不為這個看似實在太過宏觀的有禮走遍天下的理由,那麼就衝著比較容易實踐的想要吃香喝辣一輩子的理由,大家有禮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y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