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入口處
結束了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行程,南下返回台中的路途,決定順道至鶯歌參訪一番,二話不說,趁孩子車上打盹時,我們來到了陶瓷博物館。沈沈好眠中給叫醒了,卻不見倦容,也不見起床氣,小寶樂陶陶的在入口處留影。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紀念章蓋印處
還在優惠期間,入門票免費招待,圖了個驚喜,雖疲累,我們仍能苦中作樂,安撫半夢半醒的大寶走過入口。瞧見眼前的蓋印處,小寶的興奮終於喚醒大寶的瞌睡蟲,也趕走了脾氣蟲,兩人湊著小身子,擠在台子前,輪流在臨時尋得的紙張上,留下紀念。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印記系列
在紀念章蓋印處是有一座先民的印記,在開放廣闊的展場裡,它記錄了先民對鶯歌陶瓷的貢獻。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月門的傳說
穿過月門,以古貫今,讓我們從古代走進現在,在回顧以前的同時,能繼往開來。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文思.物語
秉持緬懷與創新的信念,牽起孩子的手,我們邁向「文思.物語」。「文思」是對傳統文化的思考,「物語」是盡其所能展現各種材料的個性。此展覽集合許多大陸優秀陶藝家,呈現在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交互輝映下大陸當代的陶藝的創作思路與走向。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上河圖
「文思.物語」展出作品之一,耿雪的《上河圖》。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圖釘
劉丹華的《圖釘》。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置物櫃
在博物館裡,走向下一個展覽,途中的置物櫃也是藝術,佇足,賞心悅目,接著走下樓。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吳東杰個展
是吳東杰陶藝創作個展,主題是黑陶白陶。吳東杰自述,化妝土一層層地塗刷堆疊,在陶瓷表面形成汗珠顆粒狀的雪霜肌理,層層吸附的過程,宛如童年時無法承受而刻意壓抑種種不安思緒的情感,需要時間慢慢地沈澱、釋放。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吳東杰作品
小孩角度看大人。單純如白紙,感受不到痛苦、體會不到壓力,他們看見的是快樂的事物。華麗的城堡、美味的蛋糕、還有好吃的甜甜圈。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窺
想為貓熊彩裝,卻錯過《兒童體驗室》的活動時間,只好作罷。繞過轉角,迎接孩子的是三片大開面的玻璃窗,他們興奮走向它,好奇探頭窺視出入的人群。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臺灣陶瓷發展
坐在常設展的201室,安撫孩子稍坐片刻,便偷個悠閒,拋關乎孩子的事於腦後,不管坐正不正,暫時遠離禮儀常規的束縛,我逕自在室內走馬看花。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生活與陶瓷
陶瓷與生活習習相關。抬頭望著牆上的註解,頻頻點頭稱是之餘,一件櫥櫃展示小物泛起陳年往事。白灰或稱黑灰盤,正確名稱不詳,是拌檳榔餡用的,從小在檳榔堆裡長大的,對相關事物雖不精通,不過略知二事。尤其是那一次,我貪玩,一桶母親攪拌半日多的黑灰,為撿躲避球絆倒硬聲撞翻了。記得,母親氣得拿起白灰盤在我頭上敲了一記,那是過年前僅剩的,能賣給檳榔攤的一桶黑灰。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陶瓷發展
光復前默默無名,在光復之後,鶯歌出產的陶瓷製品增多,品質提高,使鶯歌在臺灣陶瓷發展上佔有一席之地,更以多樣的陶瓷製品與適應變遷的文化生命力為人津津樂道。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彩瓷
接著,「市拿陶藝有限公司」創辦人許自然先生推廣精緻彩瓷的製作,更奠定鶯歌是一個「陶瓷王國」的美譽。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無題
猜它是什麼?走出203室的出口,坐在一旁的長椅上,一面歇腿,我問。是怪物。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陶品店
悶壞了,離開前,帶著孩子去陶品店巡一回,買飾品,給牛手牛腳、有時還牛脾氣的孩子玩,肯定走不出店裡,便摔碎了。好吧,挑個木板相框,抓幾把喜歡的馬賽克磚,當作來一趟陶博館的回家功課。不失有趣,與紀念價值。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陶瓷作品
在一排陶瓷作品留影,是欣賞,也是一種期許。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風廣場
在風廣場,吹風,舔著《春一枝》的洛神花冰棒,孩子期待的重頭戲就要開演了。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遊客中心
是文化商品概念店,是遊客中心,也是《春一枝》在陶瓷博物館的販售點。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腳」排車
以腳為力,真實發動一輛車,操縱方向盤,這新奇趣味的遊樂車,訓練孩子的駕馭能力,也使隨心所欲獲得滿足。這是孩子的戲,孩子演的樂,我們圖個閒話家常的時間,也說的開懷。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磚雕疊疊樂
為配合《2009國際陶瓷藝術節》,陶博館舉辦了「磚雕疊疊樂」的活動。看孩子喜上眉梢,殊不知,磚塊是以前我們俯拾皆是的玩物。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磚雕疊疊樂。
有過疊疊樂的經驗,但玩起磚塊,孩子顯得戰戰競競,摸磚塊的滋味,那手感,和家裡的樂高大相逕庭。在粗糙、堅硬、沈重、平凡中,孩子建立起一座沈穩、耐用、樸實的雕堡。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平安的密室
《平安的密室》是以使用磚塊建築過程的邏輯,將文字「安」轉換為三度空間的作品。透過這個過程,創造出一間密室。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存有這樣的密室,歡迎平安的感覺進來。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水廣場
匆匆走過,孩子依依不捨。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火廣場
四角窯模型,是日治時期引進臺灣燒製陶瓷的窯爐。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火廣場
包子窯,有瓦窯之稱,是用來燒製臺灣瓦而得名。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火廣場
穴窯,通稱柴窯,大多用以燒製日用陶器。
07/02/2009 鶯歌陶瓷博物館。淨身
走完火廣場,難免熱焰囂張,小徑上的灑水器不時噴出的水,及時消暑解熱,也洗滌一身的文藝與素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