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2009 咖哩可樂雞餅
今天外子因學校評鑑會晚歸,就由我和倩擔負起接勛放學的使命。通常,我接的那一天,勛甫上車時總會笑得眼睛瞇成一直線。媽媽來接我,我好高興。聽完,我的眼睛也跟著瞇成一直線了。------11/26/2009
出門接勛前,早已在廚房的冰箱前駐足良久,思考的是如何妥善利用冰箱裡的剩餘食材,為免去不必要的擔憂,冰了幾天的馬鈴薯得先解決才行。一邊搜出前幾天烹煮的紅酒栗子燒雞,1/4顆洋蔥,一邊想著依序拿出來的三種食材可以搭在一起的美味關係。啊,昨天讀到的"咖哩及玉米可樂餅"浮現腦海,那是出自Amanda的巧手之作。因之對於自己的傑作所反應出製作這道"咖哩可樂雞餅"的過程,那粗糙,那手拙,感到十分汗顏。
在車上,我告訴勛,今晚餐桌上會出現一道叫"可樂餅"的菜色,曾經吃過但不知那是可樂餅的勛狐疑的問,它很甜嗎?嗯,有股淡淡的甜味。有可樂嗎?嗯,沒有。可樂餅雖叫可樂餅,不但它和可樂一點關係也沒有。可以加一點可樂嗎?不-行-,吃起來會很奇怪吧?!
撰寫這篇食譜文時,上網爬文查詢相關可樂餅的文獻,以解釋自己對勛脫口而出的可樂與可樂餅的關係。據悉,可樂餅(croquette)其實源自法國的布列塔尼,並不是原本眾人所悉知的是日本的可樂餅。原始可樂餅的作法是在濃稠的白醬中加入細碎的蔬菜和絞肉後,待冷卻捏成橢圓狀,沾裹麵粉和蛋汁後油炸至金黃酥脆。只不過,法國的可樂餅傳入日本之後,加入大量的馬鈴薯,而造就現在眾人對可樂餅與馬鈴薯關係的深刻印象。雖然可樂餅無法和飲料可樂扯上關係,不過,真要扯上點關係,唯一一個途徑就是,一面品嚐可樂餅,一面大口啜飲可樂吧!
與我印象中和製作過的可樂餅不同,Amanda運用蒸熟馬鈴薯泥摻入蛋黃和些許麵粉揉製成麵團的方式,作為可樂餅的外皮,內餡包的是拌炒過的咖哩洋蔥餡料。以往,會製作可樂餅,都是在一鍋咖哩吃不完的時候,將裡頭還有不少的馬鈴薯和紅蘿蔔取出壓成泥狀,混合些許咖哩醬汁和其它配料(如有肉就加肉,沒有就不用)和麵粉,揉成球或壓扁之後依序沾上一層薄麵粉,蛋汁,和麵包粉,下油鍋炸了。
倒是Amanda的作法比較細心,也比較保險,有外皮保護內餡,至少不會像我的成果八成是炸彈開花,搞得骨肉分離,畢竟食材和人一樣,有時還是難捨難分的會比較美味,而且回味無窮。
製作"咖哩可樂雞餅"需要的材料,馬鈴薯3個蒸熟壓泥,蛋黃2個,麵粉1大匙(原食譜是少許,我將其量化),鹽適量,洋蔥1/4個切丁,紅酒栗子燒雞的雞肉絲2大匙(原食譜是絞肉2大匙),2個蒜頭切末,1/4小匙咖哩粉(原食譜是適量),鹽和雞粉適量,炸可樂餅要用的麵粉,蛋汁,和麵包粉。
作法,馬鈴薯泥拌入蛋黃,麵粉,和鹽攪拌均勻備用。取一鍋,熱油爆香蒜末和洋蔥丁,續入雞肉絲,咖哩粉,鹽,和雞粉起鍋備用。將馬鈴薯泥外皮和內餡全部攪和在一塊,利用舀冰淇淋的舀子舀出一顆顆的馬鈴薯球,依序裹上麵粉,蛋汁,和麵包粉下鍋油煎至金黃。
經驗分享。
Amanda好心提醒拌馬鈴薯泥的麵粉量千萬不能多,我也一直謹記在心,卻沒想到自己太過小心翼翼,只加了1大匙的麵粉,而馬鈴薯泥還呈現會黏手的狀態,我還是硬著頭皮,想盡辦法利用冰淇淋舀子以解決黏手的問題,完全沒有意會到其實麵粉的量可以再多一點,直到不黏手為止。也由於馬鈴薯泥太過黏手,根本無法順利將內餡包入作為外皮的馬鈴薯泥裡,索性將所有餡料倒入馬鈴薯泥攪拌均勻,直接以冰淇淋舀子舀取。
知道自己對沾裹麵包粉的炸物不在行,不是炸的過於焦黃,就是內餡依然半生不熟。因此,我選擇比較保險的方法,油煎。雖然嚐起來無法如熱油包裹炸出來的酥脆,不過至少過足了想吃可樂餅的癮。而我那歪打正著的,只加了一大匙麵粉的馬鈴薯泥,卻也在油煎之後,麵粉與蛋汁的緊密黏合使原本就要鬆散的可樂餅變得有點鬆又不會太鬆,而且少了那麼點麵粉,彷彿咬一口可樂餅,等於咬下一口馬鈴薯。
而在車上出現的那一條瞇瞇眼,也在今晚的餐桌上再次出現。不只勛,所有人都瞇成一直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