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媽媽,我想買這一隻甲蟲。」
  愛媽:「好,請用你的印章換。」
  小寶:「媽媽,我想吃布丁。」
  愛媽:「可以,請用你的印章換。」


  愛媽:「請用少少的水洗手。」
  大寶:「為什麼?」
  愛媽:「節約用水,將來才有更多水可以用啊!」
  大寶:「如果不用少少的水洗手會怎麼樣?」
  愛媽:「除了可以用的水愈來愈少以外,你的印章也會跟著變少。」

  在愛家想得到印章,很簡單。只要孩子做好份內的事,就可以得到印章。舉凡摺被子、收拾玩具、做家事、讀千字文(韻文)、一日一好事、細嚼慢嚥等都歸於「份內的事」。其實,美其名是份內的事,無非就是借題發揮,希望孩子能奉之為圭臬,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有了印章表的問世,其概念是取自於【我的寶貝】~詩淇妹妹的格子的其中一篇文章(還沒找到)。事實上,早在印章表出現以前,大小寶就各有一本利用國小國語作業簿充當的印章簿了,只是當時用來增強他們好的行為與態度的項目沒有像現在印章表列得這麼多而已。


  雖然印章簿的效果差強人意,或許是因為蓋印章的動作經常是三天捕魚兩天曬網,想到就蓋,沒想到也就忘記蓋了,但是印章簿在扮演削弱孩子不良行為的角色上多少有些許的助益與約束力。


  不過,自從在門上貼了印章表當作MEMO之後,全家人最顯著的改變就是開始認真看待「份內的事」,對於蓋印章這件事也顯得積極多了,印章蓋多了,衝著印章愈多就有愈多本錢「運籌帷幄」的份上,當然孩子份內的事也就願意心甘情願的去完成。


  孩子的印章表是以星期為單位,即每到一個新的星期開始的第一天(星期一),我和孩子便會動手製作未來這一個星期的印章表內容。手創印章表的作法很簡單,只要一張圖畫紙和彩色筆就可以搞定。詳細作法列舉如下:


  1. 將圖畫紙摺成8X8的格子。
  2. 以尺為輔助工具,沿著摺痕將64個格子畫出來。
  3. 接著,在最上面那一行利用彩色筆寫上一至日,代表星期一到星期日。
  4. 然後,在最左邊那一列上依序畫出六項要作的「份內的事」。
  5. 在「份內的事」那一列的最下面的格子裡,再畫出我的樣子(媽媽簽名),它的作用就像集滿的點數卡一樣(留待稍後說明)。
  6. 最後,在左上角的空白格子上,隨意畫上太陽、月亮、和星星,代表一日的更迭(隨著主題週計畫實施之後,原本畫日月星的地方改畫成當次主題週的主題物如甲蟲),同時在空白處寫下製作者的名字,印章表便宣告完成了(如下表)。
  
(簽名+日月星)
摺被子       
收拾玩具       
做家事       
讀千字文       
一日一好事       
細嚼慢嚥       
媽媽簽名       


  每天只要所有「份內的事」孩子都做到了,就可以在畫著我的大頭的那一行得到我的簽名,還有額外的20個印章。別小看這20個印章,它可是價值100元呢(1個印章可以兌換1個5元硬幣),對於三四歲的孩子而言,那是一筆鉅額的零用金。


  一整個星期的印章會統一在下一次製作印章表時一起結算,再將加總出來的印章數記錄在原本的印章簿上。因此,每當孩子想要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或購買玩具的慾望時,我會事先提醒,他們想要的東西所價值的印章數目。舉例來說,大寶在便利商店看上一隻價值50元的獨仙角,他向我表達想買的慾望,我會先告訴他,他目前擁有的印章數,以及那一隻獨仙角的價格(價值10個印章),最後再詢問他最後的決定。


  其實,並不是每樣孩子想買的東西都得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只要是必需品,舉凡是食衣住行育樂,一概都是由外子一肩扛起。不過,有鑑於孩子使用生活必需品卻不愛惜的情況日益頻繁,從下個月開始,所有的水費與衛生用品的支出必須由家裡成員共同分擔,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錢的就出印章吧。還有,修理受損的玩具或書籍所需要的材料費,也要由破壞的人負責支出。


  或許,有人會咕噥的說,何必那麼大費周章,用WORD打一打(如上表),不用幾分鐘,一張圖文並貌的印章表新鮮出爐,既省時又省力。的確,我其實不需要淌這一趟的混水,憑著家裡現成的機器就可以輕易完成的事,我倒可以把花費在手創印章表的時間,挪用在「坐在沙發上、品嚐一杯咖啡、閱讀一本書」的時間上。但是我沒有。


  因為如果我真的這麼做了,我便無法欣賞到孩子的成長所帶來的喜悅與滿足。這些成長包括心智上的成長除了識字(星期),數數(數一星期的總印章數)對於星期月份和行列對應關係(舉例:從大寶懂得在星期三的做家事那個格子上蓋印章)也有初步的概念,以及心靈上的成長如藉由手創印章表的過程中,我發覺孩子看待「份內的事」這件事也漸漸的從不關己事的消極態度轉換成化被動為主動的積極行為。



  ▲這是大寶第一週(4/27~5/3)的印章表。紙是我摺的,14條線是我帶著大寶一起畫的,而第一行的星期與第一列的「份內的事」都是大寶一手完成的。第一週的「份內的事」有五項,由上往下依序是摺被子(畫了一條被子)、收拾玩具(畫了一隻長戟大兜蟲和一隻獨角仙)、做家事(畫自己跪在地上擦地)、讀千字文(畫他和我與小寶坐在沙發上)、和讀英文韻文(同讀千字文的畫面)。

  看見左上角的紅色圈圈嗎?看的出來是什麼字嗎?這個字是橫躺著,第一次跟著我的指示,以畫圖的方式一筆一劃畫出自己名字,能有這樣的表現,我已經覺得佷不錯了。接著,再仔細觀察左下角的那個紅色圈圈裡的臉,應該很難猜出來是誰的臉吧?雖然心頭百般不願意,但是我必須承認,那是一張我的臉。



  ▲這是大寶第二週(5/4~5/10)的印章表。與上一週的內容有些許不同,在第一行的每個星期的格子裡,增加了月份的名稱,如5月4日星期一。而在第一列的「份內的事」省略「讀英文韻文」,增加了「一日一好事」與「細嚼慢嚥」兩項。


  每週的印章表是相當彈性的,會以孩子在上一週的表現為依據,適度的調整印章表中「份內的事」的內容。如上一週,孩子在用餐時狼吞虎嚥的機率增加,以及願意主動幫忙的意願降低,我就在製作印章表時,提醒大寶這一週要執行的「份內的事」有些許更動,同時分享我對於他在用餐時能細嚼慢嚥和主動幫忙的期許。


  在第二週的印章表中,大寶的「宇」字,比起第一次寫的時候顯然要來的清楚且方正,而且它也不再是橫躺著了。至於我的臉也正打算朝向現實一步步逼近,雖然多了一副眼鏡,多了幾根頭髮,不過看在眼裡心中依然五味雜陳。


 


  ▲這是大寶第三週(5/11~5/17)的印章表。在這一週,要做的「份內的事」與第二週大同小異。大寶的簽名又變回躺姿了,而我的臉比上一週變的更方更大了(難道我最近發福了?!沒拍清楚,只好用力看)。


  看似繁複的印章表,只要父母與孩子同心協力,熟能生巧,堅持到底和徹底執行的話,很快就能立竿見影,達到不錯的「增強好行為削弱不好行為」的效果了。雖然每週孩子能得到我額外簽名的次數不多,不過他們仍舊穩紮穩打的使「份內的事」根深蒂固。





【後記】


  有鑑於孩子得到印章的機會愈來愈頻繁,外子也顯得愈來愈焦慮,並不是外子不樂見孩子積極主動的打理「份內的事」,他反而是比我還要開心與自豪,只是孩子印章獲得的愈多,可以兌換的物品價值便也跟著水漲船高。

  
  總是不想勒緊褲帶辛苦過日子,於是,外子選擇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告訴他們印章貶值的消息,也就是原本一個印章值一個五元硬幣的價值,貶值為一個印章值一元硬幣的價值。而對於金錢與價值的關係毫無頭緒的孩子也欣然接受了印章眨值的結果。反正,有玩具玩,有東西吃就好了。孩子就是這麼好打發,也這麼好溝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ngyulin 的頭像
    mengyulin

    檸檬魚好Yo

    mengy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