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卡爾的圖,讓看他的書的孩子心醉神迷,
艾瑞卡爾的字,讓聽他的書的孩子開啟知識。
 
「星期六,牠吃了一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甜筒,
小黃瓜,一乳酪,一火腿,一棒棒糖,
一個櫻桃派,一條香腸,一個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
那天晚上,毛毛蟲的肚子好痛!」
大寶一字不漏的唸出毛毛蟲在星期六吃掉的所有食物,
只除了單位量詞............
  
 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這一本洞洞書,
是一本欣賞毛毛蟲從卵變態成美麗蝴蝶過程的經典繪本。
這本書的封面就是那一隻好餓的毛毛蟲,
當你看著封面時,感覺好像它在盯著你看,
封底是那一隻好餓的毛毛蟲,在暖和的太陽照耀之下,
咬破一片嫩綠的葉子上靠近左邊的一個小洞。
  
 當我還在國小任教的時候,就很喜歡運用這本繪本,
教授孩子數量、食物單位、和一星期有七天的概念,
傳遞有關毛毛蟲的主食是嫩葉和變態過程的知識,
同時導引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養成定食定量的習慣。
  
 翻開蝴蝶頁,看到的是有著許多孔洞的,
看似是不規則的布佔滿整個跨頁,布有各種顏色,
有紅,有黃,有綠,有紫,有藍,有橙色的。
下兩頁,整個跨頁的下半頁,
都是那些不規則的布被咬下來的殘餘,
像是有著不同顏色的鵝卵石。
  
 小寶和我想像的不同,說這些鵝卵石是雞蛋,
是有著green、yellow、blue、red,
她說的出來的英文顏色名稱的雞蛋。
  
 故事是從一顆小小的卵開始,
它靜靜的躺在月光下的一片葉子上,星期天早上,
只佔1/20左頁大小剛從卵裡爬出來又餓又小的毛毛蟲,
和佔滿右頁暖和的大太陽,形成強烈的大與小的對比。
  
 每回翻到這裡,小寶一定會問「這是太陽嗎?」 
我說:「是啊,這是太陽。」她接著說:「你好,太陽。」
大寶也會跟著說:「你好,太陽。」
  
 那一隻又餓又小的毛毛蟲,要去找一些東西來吃,
艾瑞卡爾運用一星期有七天的概念,
以數字表達毛毛蟲每多一天就多吃一個另外一種水果的數量,
如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
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
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橘子,
不過,星期六,毛毛蟲吃了超過六樣食物,結果肚子好痛。
  
 毛毛蟲每吃掉一種食物,大寶就跟著模仿毛毛蟲吃東西的動作,
用手抓取毛毛蟲正在吃的食物,放進張開的大嘴裡誇張的咀嚼著。
  
 此外,為了加深具體的意象,作者運用每頁篇幅大小的改變,
以圖像表達毛毛蟲每多一天就多吃一另外一種水果的數量,
如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頁篇幅只有正常頁的五分之一;
吃了兩個梨子,頁篇幅延長至正常頁的五分之二;
吃了三個李子,頁篇幅延長至正常頁的五分之三;
吃了四個草莓,頁篇幅延長至正常頁的五分之四;
吃了五個橘子,頁篇幅延長至正常頁的大小。
  
 大寶對這樣的設計似乎習以為常,從來沒發表過任何意見,
頂多重覆來回翻著頁篇幅比正常頁要少的那幾頁,
或許是他累積的詞藻有限,使他不知道如何開口問,
或許他心裡想的就和艾瑞卡爾呈現在繪本裡的設計一模一樣,
那是無庸置疑的,宛如喝湯要用湯匙,不用解釋、不必懷疑。
  
 艾瑞卡爾在毛毛蟲吃過的每一種的水果的中間挖一個小洞,
挖洞的那一頁接連著下一頁,象徵毛毛蟲咬過的痕跡,
而下一頁是毛毛蟲鑽出前一個水果,準備爬向下一個水果,
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這樣交待的,直到星期六,
好餓的毛毛蟲吃了十種甜的鹹的冰的熱的食物之後,
最後的五種食物連接到星期天被毛毛蟲咬了五個洞的葉子上,
毛毛蟲覺得舒服多了,它不再是一隻又餓又小的毛毛蟲,
而是一隻又肥又大的毛毛蟲,它在繭裡住了兩個多星期,
最後,咬破繭鑽了出來,它變成一隻好漂亮的蝴蝶,
這一隻蝴蝶的兩片翅膀各佔左右兩頁,翅膀上的色彩對比強烈。 
  
 唸到毛毛蟲在星期六大吃特吃的這一頁,大寶便開始摩拳擦掌,
等待著我以何種方式,或猜拳或問答,決定由誰先起頭,
依序輪流說出毛毛蟲吃的食物,說錯了或答不出來的人,
就要親吻對方的臉頰一下,或讓對方緊緊擁抱一分鐘。
  
 因為家裡有中英兩種版本的「好餓的毛毛蟲」,
有好幾次當我拿出英文版本準備唸的時候,大寶會語帶懇求的說:
「拜託你唸中文的嘛!」以中文為母語的大寶,
理所當然會選擇自己較優勢的語言來理解這個世界,
不過,我的回答總是斬釘截鐵,現在的我想唸英文版本的,
如果想聽就留下來,不想聽可以選擇離開,二選一的選擇題。
  
 有那麼好幾次,大寶毫不考慮的選擇了不想聽離開的選項,
不過,待我唸到「He ate through four strawberries, but......」時,
他渴求聽故事的心總是背叛他柿子挑軟的吃的耳朵,
他不吭一聲的挨坐在我的腿上,聚精會神和著我唸故事的節奏,
翻開一頁頁開啟他對毛毛蟲的認知、對環境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
  
 考慮到有這本繪本中英文底子的大寶,以及他對單位量詞的低敏感度,
因此,這項文字接力遊戲的規則我定的很寬鬆,無論中英文,
只要能說出正確食物的名稱,就算過關,然而,吹毛求疵的他,
要是在接力過程中,接錯一個食物,或有任何干擾他思考的因素,
如小寶在一旁追問那是什麼的聲音,他會要求重頭再來過,
直到所有的干擾因素都排除了,直到他接對了所有的食物............
  
 
  
 和兩個寶貝讀過已經數不清次數的「好餓的毛毛蟲」,
聽過同樣也是數不清次數的DVD配樂故事,於是,
我決定和孩子們著手做些毛事,要進行這件毛事,
需要的材料很簡單,去一趟手藝品材料店或街角的書店,
就可以買到紅色和綠色的鐵絲毛線(圖方便,暫時取的名稱)。
  
 作法不難,以綠色鐵絲毛線當毛毛蟲的身體,
以紅色鐵絲毛線當毛毛蟲身上的毛,先將綠色鐵絲毛線對摺,
事先預留綠色鐵絲毛線前後各一小段當作毛蟲的頭部和尾部,
身體的部分,可依個人的喜好或需求,或胖或瘦,或長或短,
利用紅色鐵絲毛線層層疊疊的纏繞在綠色鐵絲毛線上,
便可以作出一隻獨一無二紅毛綠身的好餓毛毛蟲了。
  
 不過,在纏繞的過程中要特別小心,可別用力過猛,
因為鐵絲毛線頭尾裸露出來的地方是削尖的,
若一不注意,可能會因為施力不當或角度不對而刺傷。
我的預防措施是事先將鐵絲毛線兩端削尖的地方削微往內摺,
再用槌子或重物輕輕敲一敲,使削尖處緊貼在鐵絲毛線上,
就可以比較放心的交給孩子隨意纏繞出想要的毛蟲模樣。
花費不到十分鐘製作出來的好餓毛毛蟲,
再搭配花了我一個多小時製作完成的連續可折疊小書,
於是,我和孩子們玩起了毛毛蟲鑽洞吃飽撐著的遊戲。
  
 其實,在纏繞毛毛蟲身體的時候,大寶就是不得其門而入,
笨手笨腳的繞著鐵絲毛線在原地打轉,手繞圈圈,
身體也跟著繞圈圈,儘管他使出吃奶的力氣,
仍舊一圈都纏不上,這還不打緊,大寶手上的那隻毛毛蟲,
因為大寶的蠻力,身上的毛都快被大寶剝光了,最後,
為了使活動能順利進行,我趕緊起身,抓住大寶的手,
把那隻就快光溜溜的毛毛蟲繞上它期待以久的一襲紅毛衣。
  
 大寶要求他的那一隻毛毛蟲要是肚子圓鼓鼓的胖毛毛蟲,
於是,我說那小寶的那一隻就要做成肚子餓扁扁的瘦毛毛蟲,
似懂非懂的小寶回答為什麼,釋出她那如湖水般波光粼粼的眼神,
「因為我們要玩瘦毛毛蟲變成胖毛毛蟲的遊戲啊!」
我記得是這麼回答她的童言童語,她也欣然接受的應了一聲好。
  
 這個時候的小寶最惹人憐愛了,她與世無爭的接受任何安排,
與平常總愛和大寶你爭我奪,河東獅吼的模樣有著天壤之別。
我知道,她的耳根子軟,只要心平氣和,好聲好氣的與她商量,
即使有違初衷,她也會無怨無悔的讓出她的喜好、她的慾望。
  
 一開始進入製作毛毛蟲階段的時候,徵求孩子的喜好,事先便說好了,
大寶認養瘦毛毛蟲,小寶認養胖毛毛蟲,可是,
一看見胖毛毛蟲的雛型愈來愈明顯,身體愈來愈腫大的可愛模樣,
大寶隨即改口要認養胖毛毛蟲,他採強硬的手段,
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搶走我手上的胖毛蟲,為了維護她的初衷,
小寶不甘示弱的湊上前去,咬牙切齒的追打著大寶試圖搶回她的蟲。
  
 為了平息這場愈演愈烈的爭奪戰,我介入了同時吆喝兩人馬上停止,
坐回椅子上,一個為搶東西,一個為打人,兩人相互敬禮道歉之後,
我告訴大寶,若他真的想要認養胖毛蟲,得先徵求小寶的同意,
但是,不是來硬的,而是要客客氣氣的詢問對方,於是,
會意過來的大寶開口說:「妹妹,這隻胖毛毛蟲可不可借我呢?」
「嗯~~~,不要!」小寶一說完,大寶心有不甘的發出吼叫聲,
這不是一個向別人提出請求的人應該有的行為和態度,
更何況,小寶有權說不,大寶有義務接受,不過對孩子們來說,
這樣的道理似乎很難理解,更是窒礙難行,只好時時耳提命面。
最後,大寶如願以償的拿到胖毛蟲,因為他切中了吃軟不吃硬的心。
  
 
  
 雖然製作連續可折疊小書的作法要比製作毛毛蟲複雜些,
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是需要的材料卻相對簡單,
只要四張圖畫紙和一盒彩色筆就夠了,其實,
要用的媒材種類端視個人喜好,喜歡雲彩紙的典雅,
圖畫紙就換成雲彩紙,喜歡蠟筆的線條,彩色筆就換成蠟筆,
隨心所欲,自由自在,自己做的開心,看的開心最重要。
  
 將四張圖畫紙兩兩相疊,利用釘書機將兩張相疊的圖畫紙釘在一起,
再將這兩份相疊的圖畫紙的兩端平行的放在桌上,
兩端各取一公分處重疊在一起,以方便釘書機將兩份圖畫紙釘起來,
形成一張寬度相同長度更長厚度厚一點的圖畫紙。
接著,將這張圖畫紙對摺五次,摺成十等分,然後攤開鋪平,
會看見對摺留下來的山線和谷線摺痕,分別以谷線為中心,
採左右對稱的方式,畫出打算給好餓的毛毛蟲吃的五種食物,
最後,在畫好的食物約莫是中心點的位置,割破一個洞,
足以讓自製的毛毛蟲穿過的洞,如此一來,折疊小書就完成了。
  
 事實上,製作過程中將圖畫紙相疊釘在一起的用意,為的就是,
希望這本小書能穩如泰山的立在桌上,讓粗手粗腳的孩子,
可以拿著毛毛蟲,在食物間來回穿梭,而不致於經常東倒西歪,
一面吃著食物一面得不時的扶正小書,這種重覆惱人的動作,
輕而易舉的就倒了孩子探索的胃口,壞了孩子玩樂的興緻。
  
 除了做的開心、看的開心之外,進行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
無非就是要在玩樂中學習,玩的開心是優先考量,
千萬不要把這項活動看的太嚴肅、太拘泥,
更是萬萬不能抱持一定要看到某種程度的學習成果才肯罷休,
諸如要求孩子一定要拿著毛毛蟲穿過折疊小書的洞洞,
誰說不能用手指充當現成的毛毛蟲,伸進洞裡探頭探腦;
或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規矩的坐在桌前,慢條斯理的吃掉所有食物,
誰說不能把手伸進壓扁的折疊小書的洞裡,一口就吃光所有食物;
那就失去玩樂中學習的意義,最後,終究以敗興而歸收場。
  
 隔天,只見意猶未盡的孩子們一早起床,衝出房門,
咚咚咚咚的快步走到書架上,尋找胖毛蟲和瘦毛蟲的蹤跡,
向它們道早安後,兩人一付滿足開心的模樣,
走回自己的位置上,喝光外子為他們沖泡的溫牛奶。
完全沒料到,我心裡嘀咕,一胖一瘦的毛毛蟲這麼有吸引力,
為了把握孩子對毛蟲濃厚的興緻,我有了趁勝追擊的打算。
  
 當天下午,到批發書店買了一盒有紅藍兩色的海棉印台,
我決定帶孩子玩指印畫,這是我和大寶第一次玩指印畫的作品,
那一隻紅色蝴蝶上的四片翅膀是大寶大拇指的指印蓋出來的,
從蝴蝶身上冒出來的兩條觸鬚是我加上去的,畫到這兒,
大寶抬起頭說:「它從繭裡鑽出來了,變成一隻好漂亮的蝴蝶。」
他一面說一面不忘伸出兩隻長長的細手臂,
做出他想像蝴蝶拍動翅膀的模樣,聽到他這番話的下一秒,
我頓時成了國小三年級的自然老師,我反問他,
蝴蝶本來的樣貌是什麼,等了幾秒鐘,見他沒反應,
我換句話問,「是什麼昆蟲跑進繭裡,再從繭裡鑽出來變成蝴蝶?」
「是毛毛蟲」大寶想了一下大叫,「它蓋了一間小房子叫作繭」
「請你畫繭好不好,媽媽?」「好,不過,你得回答我一個問題。」
「請問毛毛蟲把繭蓋在什麼地方?」「我不知道耶!」他困惑的說。
  
 
  
 在繪本裡,艾瑞卡爾運用幾乎整頁的篇幅畫那個繭的小房子,
但是,他並沒有交待毛毛蟲是在哪裡蓋的繭,於是,
我在蝴蝶的右方位置畫了一棵簡單的樹,
有樹幹,有年輪,有枝條,有樹葉,有毛毛蟲蓋的繭。
「請問這是誰蓋的繭?」我問,「是媽媽」,大寶回答,
「嗯,這張圖畫紙上的繭是我蓋的,那故事裡的繭是誰蓋的?」
「是又大又肥的毛毛蟲,它吃了一巧克力蛋糕,
一個冰淇淋甜筒,一小黃瓜,一乳酪,一火腿,
一個棒棒糖,一個櫻桃派,一條香腸,
一個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蟲的肚子好痛。」
大寶手放在隔著短T恤的肚皮上,拱起背,側看像注音符號ㄅ,
他背誦起故事裡他印象最深刻的那一段文字內容。
  
 我在那一棵簡單樹的旁邊,隨意抓起一支彩色筆,
運用一個圓圈圈接著一個圓圈圈的方式,
畫出一隻又大又肥的橘色毛毛蟲,
在和大寶決定了毛毛蟲的臉的位置之後,
我在看似八顆毛毛蟲的卵並排在一起的最左邊的那一顆,
點上兩個細小肉眼幾乎快看不見的眼睛,
再畫上兩條從臉上冒出看起來不太協調的觸鬚。
  
 「是不是還少了什麼?」我問,大寶端詳了圖畫紙好一陣子,
「是誰變成了一隻又大又肥的毛毛蟲,是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嗎?」
我又在那一隻又大又肥的毛毛蟲下方,
畫了那一隻又小又餓的毛毛蟲,我問:「臉要換位置嗎?」
我得的一個斬釘截鐵的答案,「不要。」於是,
我再度點上兩個更細小肉眼更幾乎快看不見的眼睛,
又再畫上條從臉上冒出比又大又肥毛毛蟲更長更不協調的觸鬚,
最後,我補上三個箭頭,交待毛毛蟲變態成蝴蝶的過程,
後來,我發現,應該再加上一顆卵,和兩個箭頭,
才是完整的毛毛蟲從卵到蝴蝶的變態,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
  
 「該是可以給孩子看毛蟲影片的時候了。」我向看報的外子提議,
他直視著我不發一語,嗅出了外子的狐疑,我補上一句,
「就是我在國小任教製作,得到頭獎的網頁作品啊!」
「哦~」他恍然大悟,「可以試一試看,」他蠻不在乎的口氣。
  
 五年前,民國九十二年,在製作這個網頁式教學媒體的時候,
我是任教於台中縣的東勢國小,擔任專任英語教師一職,
當時,參加台中縣舉辦的網頁教學設計比賽,獲得第一名的殊榮,
除了歡欣鼓舞之外,也為能替學童們付出心力而與有榮焉。
網頁名稱是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直接點擊網頁名稱即可進入。
  
 外子會嗤之以鼻,主要原因是這個網頁說的是英文版的毛蟲故事,
加上他認為自己看那麼多次了,部分故事內容依舊模模糊糊的,
想當然,大寶小小年紀怎麼可能看的懂,況且,若不熟悉英文語句,
即便是製作再好的網頁,看了也是白看,激盪不出任何火花。
外子將自己的經驗法則套在孩子身上,他低估了孩子的學習能力。
  
 這個網頁內容裡有七個選單,一是單元內容,二是延伸活動,
三是教案,四是學習單,五是網路資源,六是參考資料,
以及七是作者簡介,其中,好餓的毛毛蟲就收錄在單元內容裡。
不擅繪圖的我,商請繪圖功力和想像力比我強多的外子幫忙,
利用照片經過影像處理軟體修改美化之後,
再製作成一張張可以對應原著故事文字的圖片,這是其中一張。
  
 
  
 雖然,大部分的故事圖片是外子利用現成的圖片加工處理過,
不過,這個網頁裡黃頭綠身的毛毛蟲可是他費了一番工夫畫的。
  
 
  
 此外,這個網頁還提供了兩個延伸活動,一是自然相關,
這個活動主要在認識和毛毛蟲經歷相同變態過程的昆蟲,
二是藝術相關,主要是帶領小朋友朗讀有趣的毛蟲詩。
大小寶對哪些昆蟲會不會變態完全不感興趣,
倒是對其中一首毛蟲詩興緻勃勃,聽沒幾次大寶就開始跟唸起來,
「Don't cry, caterpillar. Caterpillar, don't cry.」
  
 最後,在學習單單元中,我提供了三種和故事相關的學習活動,
分別是:
星期排排站-排出一星期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驗收順序),
毛蟲的肚子-列出好餓的毛毛蟲吃了多少食物(驗收記憶力),
和我的毛毛蟲-設計自己的毛毛蟲一星期吃的食物(驗收創造力)。
  
 若以中文來考大寶一星期七天的順序,七天約莫可以答對五天,
若改以英文回答,他說的最正確反應也最快的是「Friday」這一天,
並不是因為每個星期的這一天,我們都會返回清水奶奶家一趟,
也不是因為這一天過後的第二天,電視會播映孩子喜歡看的卡通,
而是因為「Friday」是我們每次結束科博館行程一定會去用餐的地方,
只要一見到「Friday」瓶蓋樣式的正字標記,才要彎進車道,
便會聽見孩子異口同聲的喊著「Here I come, Friday」。
  
 要驗收孩子的記憶力,那還不簡單,只要多唸多聽幾次,
回答毛毛蟲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吃了什麼食物,倒不成問題。
要驗收孩子的創造力,對孩子而言,
宛若毛毛蟲在星期六吃下十種食物,雖然到最後是以肚子痛收場,
但是在吃食物的過程中,它是愉悅的、滿足的,它享受這個過程,
它永遠不嫌多,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不在乎最後的結果,
他們享受的是天馬行空的過程,與人分享他們發揮創造力的過程。
  
 在此,我列舉大寶設計他自己的毛毛蟲一星期吃的食物內容,
他說的是中文,我替他翻譯成英文:
On Monday, he ate through one sunflower seed. But, it was still hungry.
On Tuesday, he ate thorugh two yams. But, it was still hungry.
On Wednesday, he ate through three chocolates. But, it was still hungry.
On Thursday, he ate through four raisins. But, it was still hungry.
On Friday, he ate through five kiwis. But, it was still hungry.
On Saturday, he ate through one chocolate muffin, one ludan,
one Mcnugget, one red bean bread, and one bowl of soybean milk.
  
 有趣的是,大寶給毛毛蟲吃的東西,除了他最愛的食物和飲料外,
還加上家裡的兩隻老鼠愛吃的葵花子(sunflower seed),
我愛吃的地瓜(yams),小寶愛吃的葡萄乾(raisins),
和外子愛吃的紅豆麵包(red bean bread),哇,
這隻毛毛蟲真有口福,吃的盡是家人最愛吃的東西。
  
 當然,做這個活動並不是鼓勵孩子可以在週末大吃特吃一頓,
只是單純提供孩子一個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機會而已,
不過,在活動的最後,還是要提醒孩子,灌輸他們正確的飲食觀念,
否則,就會像故事裡的毛毛蟲一樣,一天吃了太多食物而得不償失。
  
 這個網頁雖是五年前的作品,不過,
網路資源裡只有台灣活力網的網址不可考,其它依然健在,
請多加利用,尤其是國外的網站,如The Official Eric Carle Web Site,是艾瑞卡爾的官方網站,提供他的生平,創作書目,近期活動,
生活實錄,常見問題,資源共享,近期書目,和聯絡方式;
如LessonPlanZ.com,提供好餓的毛毛蟲的教學活動;
如DLTK's Book Breaks,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單,
有著色圖,可印出故事裡出現的東西再著上自己要的顏色,
有美工指導,可依據指引,製作不同材質不同造型的毛毛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ngyulin 的頭像
    mengyulin

    檸檬魚好Yo

    mengy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