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稚園的第三個星期,勛愈來愈少說想爸爸媽媽了,可是討厭的字眼卻說的愈來愈多了。
甚少說討厭的我們,孩子的討厭說當然是從書本、電視、和人際互動上學來。即時標榜是書本好讀,或優質影片,仍然脫離不了討厭的影子。究其原因,比起一些一個字或三個字的污穢字句,的確,簡潔的討厭兩個字既能表達情緒,對事和對人所引起的衝擊或不滿也少一點。不過,基於尊重的觀念,我們不能放任孩子始終念著討厭而坐視不管。
我討厭上學。牽著我的手踏出家門,勛不停的重覆說著開頭的那句話。坐上車,耳朵早已聽得麻庳厭倦了,外子以命令的口吻表達他的強硬立場,即使討厭還是要去上學。我不要上學,我討厭上學。拒絕、否定,依舊充斥在我們去學校的路途上。
採柔性勸說,或許會事半功倍,我建議。良性溝通能削減孩子的反抗心理,若是一味硬碰硬,不但使事情變得更糟,還可能引起更大的衝突,更劇烈的背叛行為。
接受我的建議,外子開始以情以理訴之,果然,雖然身體仍然不聽使喚的想從校園抽離,逃回車上,雖然還是得拖著他的身子進入教室,不過,至少勛的心是願意的,他同意給予學校機會,也給予自己再次認識校園、以及熟悉裡面的老師和同學的機會。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從甫出門就嘟嚷不上學的勛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其實,很簡單,只要在勛與討厭之間築起一道擋土牆。該如何築起?且看外子是這麼築的。
外子:你還記得以前不喜歡看「機器人歷險記」(一部動畫電影)嗎?
勛:嗯。
外子:那你現在是不是很喜歡看這部片?!
勛:是啊,裡面的機器人很好笑。(一面說還一面想起劇情的笑)
外子:如果當初只是你的一句不喜歡,我就以為你真的不喜歡,而把「機器人歷險記」送給爸爸的朋友,他們也許很想看也喜歡看,那麼,你現在就沒有機會看到「機器人歷險記」,而且也永遠不知道原來它是這麼有趣好笑?
勛:嗯。
外子:你現在會說討厭上學,那是因為你對學校的環境感到陌生,和老師和同學也還不是很熟悉,所以上學這件事才會讓你覺得沒有安全感而討厭它。其實,你只要付出多一點的時間,與老師和同學相處,就像你也花了快半年的時間,才願意接受「機器人歷險記」一樣,每天多待在學校裡久一點,你也會慢慢察覺老師和同學的好,過一陣子,你或許會愛上上學也說不定。
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勛只以簡單的兩個字「好吧」,否決了他不去上學的初衷。
因著討厭上學這件事,我強烈認為,只是一勁的強迫孩子就範,那是治標不治本,只是暫時解除警報,但是危機依然存在。危機如同不定時炸彈般,在孩子不滿的能量累積至某種程度的時候隨時會爆開,到那個時候,問題一旦一發不可收拾,就要加倍付出更多更大的時間與空間修復彌補。
與其得過且過,何不花點心思,找出問題的癥結,共同討論具體解決辦法,引導孩子以即時解除危機,自然而然會擁有更好的親子互動品質,可以充分享受上學前親子共處的短暫溫馨時光,而不再是哭鬧-勸說-強迫-屈服-哭鬧的惡性循環。
不過,我們早已準備好迎接勛丟出的下一個不去上學的理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