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閱書樂
白天如果沒有出門的計畫,我至少都會帶孩子到社區的中庭散步或騎腳踏車,久而久之,「去中庭」這個詞自然而然的成為我們日常招呼語的一部分,它的地位猶如熟人見面的第一句「你呷飽沒」有異曲同工之處。
今天照例當外子一推開門,孩子說句「爸爸辛苦了」,以及外子回以「媽媽也辛苦了」之後,外子便一面更衣一面隔著房間門問孩子,「今天去中庭了嗎?」才剛剛享用完一份煎蛋三明治的大寶精神飽滿的問答「有」。
沒等便當盒裡剩下的四分之一塊三明治吃完,小寶迫不及待的跑到房間門口,對著裡頭的外子大喊,「爸爸,你知道嗎?我們今天去中庭看書耶!」「是哦?看什麼書?」「我們看《花園裡有什麼?》」「好看嗎?」「好看,可是,天氣太亮了,就沒辦法看了。」「是哦?!沒關係回家再繼續看。」這時外子換好衣服打開房門,突然見著外子的小寶卻好似醜媳婦見到丈母娘般的,害羞的跑回餐桌,繼續與那一塊三明治搏鬥。
《花園裡有什麼?》,是一本入選第二十二梯次「好書大家讀」的繪本,洪志明寫的文字,卓昆峰畫的圖。當第一次開啟「我的小書包」時,這本書並不受到孩子的青睞,之後的幾次親子共讀時間,孩子對這本書的內容仍然完全不熱衷,甚或說是興趣缺缺。我不曾想過會在今天從小寶的口中得知孩子終於懂得開始探索自然的真、善、與美。
書本的認知來自生活的體驗。
因為前一天的一場雨,我們很幸運的在今天的中庭裡發現了蝸牛的蹤跡。看著蝸牛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前爬,孩子能有充足的時間觀察它的一舉一動,他們看到蝸牛爬過的地方所留下的黑色足跡,他們看見蝸牛爬在牆面上卻不會掉落的神乎奇技,以及他們發現原來通常雨過天晴之後,蝸牛就會像雨後春筍般逐漸湧現。
而我看到的是孩子死追窮打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戶外閱書真的好樂
不用猜,我知道,花園裡看得到的是丁香花、酢醬草、金盞菊,以及小棵的椰子樹,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我說不完啦!
唸完《花園裡有什麼?》的第一頁,我問大寶我們的花園裡看得到的是什麼?他拉著我的手說「走,我帶你去看看。」
在我們的花園裡看不到丁香花、酢醬草、和金盞菊,不過看的到均哥哥麻麻種的小白菜、莧菜、和苜蓿芽,真真阿嬤門前的辣椒盆栽,以及芬芬阿姨家的喇叭花。
花園裡看不到的是花草的清香,涼涼的微風。還有呢?還有......還有......哎呀!我不知道啦!我沒看到,怎麼會知道呢?
在我們的花園看不到的是什麼?大寶想了想,沒給出任何答案。我繼續往下唸。
翻開土地來看看!裡頭有什麼東西?哇!這是樹的根,這是草的根,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這是蚯蚓挖的隧道,這是小螞蟻的家,這是小螞蟻的蛋,還有......還有多得說不完東西......這一些用眼睛看不到,因為它們都藏在泥土裡。
ㄟˊ這是螞蟻耶,她在睡覺嗎?小寶指了指書上的插圖問。是啊,大寶以一付小大人的口氣回答。媽媽,我上次在那裡看到蚯蚓耶!大寶朝著花園裡的某一隅意思意思的比了一下。而且是曬乾的蚯蚓,他補充說道。大寶一面領我們走向蚯蚓曬乾的地點,一面狀似自言自語的提出蚯蚓曬乾的原因。蚯蚓喜歡住在濕濕的土裡,可是如果土裡太濕了,它就會從土裡跑出來,結果就被太陽曬乾了。
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你知道那是什麼嗎?像藏在樹葉下面的毛毛蟲,藏在草叢裡的蚱蜢,以及停在花朵上面的小蝴蝶......只要牠們不動,你就很難看得到。
他們是不是和變色龍一樣都有保護色啊?大寶下了結論。
還有一些東西,它們躲在樹幹裡,躲在花苞裡,躲在種子裡,不出來,你是看不到的。
它們會和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飛起來嗎?大寶問。最近出門走在路上,我們會看到空氣中到處都是蒲公英隨風飄散的影子,它飛過行人道,飛過車陣,飛過市區,飛過郊外,飛到它想去開花結果的地方。
....................................
不過,有些東西是真的看不見的;要用耳朵才聽得見,要用鼻子才聞得到。那是小蟲鈴鈴鈴的叫聲,那是花草淡淡的香味。
你聽見什麼了嗎?我問。我聽見小鳥的叫聲,小寶開心的說。我什麼都沒聽見耶,說完停了半晌,啊,我聽到肚子打鼓的聲音,他接著說。
是啊,都快正午時分了,沒想到我們第一次在中庭待了這麼久的時間,將近兩個小時。兩個小時的時間長度足以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熟讀《花園裡有什麼?》,去認識我們的花園裡有什麼,去體驗在花園裡得到了什麼。
在樓梯間等待電梯到來時,我問自己,在花園裡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我想了一下。
我在花園裡看得到的是孩子探索的喜悅,看不到的是孩子無窮的求知慾。
生活,使書本活了起來,體驗,使心豐富了起來。
我想,過不了多久,「戶外閱書了沒」或許會成為和「去中庭了沒」一樣成為日常招呼語的一部分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