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2009 勛不悅。攝於台中中山公園
你們可能都是以講理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不過,孩子的心是聰明的,他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08/26/2009
這句話出自於自稱是蒙氏出生的B老師口中,聽起來非常刺耳,也更形諷刺。
以愛的教育為出發點,我們不輕易體罰孩子,除非真的情節嚴重,會暫時隔離孩子,請他們待在家裡的角落罰站,藉此給予冷靜沈澱的時間反省檢討自己所犯的錯。除了以身作則,平常也會採親子共讀的方式,傳達生活上做人處事的態度與行為。
但是,我卻發現,效果並不彰顯,甚至出現變本加厲的趨勢。倒臥在枕邊,夜深人靜裡,想起白天孩子的反抗與頂撞,我不禁開始擔心慌恐。小小年紀既是如此令人深惡痛絕,耳提面命好長一段時間,該處罰的一次也沒少,孩子卻無動於衷,等桀敖不馴的孩子長大了,又會是怎樣骸人聽聞的可怕局面。
幾經思索之後,我們歸究於自己對孩子的態度,以及我們與孩子之間相處模式的轉變,那是伴隨著勛上幼稚園之後而來的。
人不僅是容易健忘的動物,也會在緊繃的日子之後稍事鬆懈,是人之常情,不過卻是萌生歹念的最好時機。在勛上幼稚園的這段期間,我每天必須想盡辦法克服從校門口走到教室門邊與他之間的拉扯,好不容易進入教室,還有一場心理攻防戰正等待著我去防守,接著個個擊破。連續好些天了,總要待在學校約莫四十分鐘,真的好累。
也許是他的楚楚可憐,每當他放學返家仍然處於興奮狀態而叫囂吵鬧,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且很欣慰的認為,只要他覺得上學是件開心的事,聲音即使震耳欲聾,我們都能忍受。也許是他的愁容滿面,每當他在家裡犯錯或不聽話,存著不捨的心情,明知賞罰要分明,更要貫徹到底,我們還是從輕量刑。
我贊同開頭提及的那位老師的說法,沒錯,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正因為我們對孩子行為的妥協,所要傳達的不捨與疼惜全部被意外的扭曲成暴躁、抗拒、予取予求的代名詞。
我心力交瘁,經常兩眼呆滯,彷彿可以穿透牆面的看著遠方。我自責,在孩子還沒做好心理準備,便強壓著他離開襁褓他四年的我們,難分難捨之餘,更沒忘記對他耳提面命要好好上學,乖乖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吵架、打架。一個從沒單獨離開父母這麼久的孩子,要他面對一個還不清楚老師是什麼模樣的陌生場所,叫他如何能聽得進去我們的耳言耳語,他的聽覺早已被心臟跳動的急促聲掩沒了。
不過,我和外子相信,不吝給予的關愛會使情況好轉的。
由於近日來勛在學校遭遇到不好的經驗,以及爾後造成的攻擊性的行為,使我們開始正視勛的情緒與努力探求他內心真正的想法。不過,為了不讓勛存有僥倖的心態,我們在輔導他的過程中,再次回復到當初的堅持,只要犯錯或不聽話,凡事賞罰分明,而且是徹底執行,不容一絲一毫的怠慢與輕忽。
這麼做,是希望孩子明白不能因為一時情緒的發洩,而傷害別人的身體,或破壞東西。其實,是更希望孩子體會,在他上幼稚園之後,我們對他的關愛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更多,更不會因為他在學校表現不好而感到難過,或是生氣。你有勇氣走進教室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學,學習新事物,我們已經為你感到非常驕傲了。
我們這麼處心積慮對你,也請你還給我們一個充滿和諧、平靜、與尊重的生活啊,孩子,我的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