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5904_rotationsmalltag.jpg 

 

02/20/2010 科博館。水中蛟龍水棲爬行動物特展

 

  初七一早,天光大好,逢周六,且是年節假期的倒數第二天。揮別連日來的陰鬱天氣,追逐著人潮和火熱的展期,我們來到科博館參觀展期近半年的水中蛟龍特展。

 

IMG_5909_rotationsmalltag.jpg

02/20/2010 科博館。水中蛟龍水棲爬行動物特展

 

  是孩子有興趣的水中生物,於是我們第一次跟隨解說員的腳步,點點滴滴揭開水中蛟龍的神秘面紗。展裡是禁止攝影拍照的,也讓我不用慌亂於拍照的瑣碎事項,能夠與孩子全心專注於神秘面紗後的真實面貌。

 

IMG_5911_rotationsmalltag.jpg

02/20/2010 科博館。水中蛟龍水棲爬行動物特展

 

  解說員先從觀察頭骨分辨哺乳類與爬蟲類的區別,大體而言,哺乳類的頭骨是單孔的,而爬蟲類是雙孔,或多孔的如恐龍。許多恐龍的頭部佔身體部位不少分量,多孔洞的頭骨有益於減輕頭骨覆壓在身體的重量。

 

  待解說員再帶領認識基本恐龍的年代與知識後,首先,第一隻跳入我們眼簾的水中蛟龍是滄龍。除了體長最短有五公尺,最長可達十二公尺的事實,最引人入勝的是滄龍眼睛周圍的鞏膜環,以及口部與下顎之間是非尋常的分離。鞏膜環的用途是保護滄龍的眼睛免於在海中強力的水壓之下遭受損壞,大部分的鳥類也都有鞏膜環,且口部與下顎分離可以使滄龍的嘴巴張開到足以直接咬下整隻獵物,如蛇。

 

IMG_5922_rotationsmalltag.jpg

02/20/2010 科博館。水中蛟龍水棲爬行動物特展

 

  接著是孩子耳熟能詳,有長長的脖子短短的尾巴的蛇頸龍。解說員詳盡的談到疑似胎生的蛇頸龍如何在海中生產的過程,並以是蛇頸龍(蛇頸龍類)祖先的胡氏貴州龍(腫肋龍類)為例。觀察一隻難產而死的母胡氏貴州龍的化石,解說員清楚的解釋,我們可以窺視裡頭滿腹的小貴州龍寶寶骨骼,證明胡氏貴州龍是胎生且揭示它的子孫蛇頸龍也是胎生的可能。

 

  雖是胎生,但胡氏貴州龍產寶寶的方式不同於同是胎生的人類,為了能夠適應水中生活,小寶寶必須先從尾部出來,藉由尾部的擺動幫助呼吸。 

 

  跟隨解說員的腳步認識眼前的一切,是孩子的初體驗,能夠有耐心的解說員以不是他們能夠完全理解的方式講解,值得嘉許了。面對進行至一半的解說行程,孩子呈現恍神與不耐的狀態,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希望孩子能夠堅持到最後,如我平常訓示他們的,做事千萬不要虎頭蛇尾。到現在,現實與幻想依舊分離不清,孩子被我嚇唬的真的以為事情沒做完,就會變成老虎的頭,蛇的尾巴。再等待一會兒,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

 

  果然,如我應驗的,有趣卻又大為吃驚的事真的發生了。原來,自對於恐龍有記憶以來,我們對於它們一直存在著誤解的詮釋。以為天上飛的,陸地上走的,海上游的,都有恐龍。但,事實上,只有符合陸地上行走,而且是直立的兩個條件,才是真正的恐龍。亦即,天上飛的如無齒翼龍,和海上游的魚龍並不屬於恐龍的類別。

 

IMG_5934smalltag.jpg

02/20/2010 科博館。摩科齒獸(從解說員的口中得知它可能就是人類最早的祖先,在前往恐龍館的路途中,孩子爭相目睹它的風采。)

 

  在這一趟水中蛟龍之旅,雖然在幾次孩子如廁與想離開卻好不容易勸留的狀況與瑣事糾纏,我們仍然習得不少寶貴的知識。如見識到史前發現最大的鱷魚帝鱷,與現今仍然可以發現蹤跡且存活至今體型最大的灣鱷,它們之間的大小差別;嘖嘖稱奇的是,鱷魚寶寶的性別竟是取決於母鱷魚體內子宮的溫度;且,魚龍和海豚鯊魚間,與蝙蝠和無齒翼龍間,其存在的共同特徵,趨同演化。據維基百科的解釋,趨同演化意指,兩種不同親緣關係的動物長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環境,為因應需要而發展出相同功能器官的現象。

 

  科博館水中蛟龍的展期展至五月初,想知道更多,來就對了。

 

  離開前,我們在一樓書店買了一本恐龍百科全書和福爾摩沙植物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ngyulin 的頭像
    mengyulin

    檸檬魚好Yo

    mengyu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