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在《雲遊國》的閱讀之旅後,我和孩子風塵樸樸的駕著經國園道上的牛隻們,狂奔到國美館,一起繼續加入其它牛隻的游牧活動。鏡頭後的我跟著大寶的視線往放置在國美館廣場的大型看板移動,突然有股錯覺,彷彿那一隻巨大的牛就要從平面的看板飛奔而出了。
▲繽紛,Colorful。作者曾雍甯透過繽紛的色彩,表達春天裡繁花齊放的景象,爭奇鬥艷好不美麗種子隨風飄舞,將新生命傳播開來,讓愛蔓延。大寶說繽紛牛身上的花紋好像煙火。
▲臺灣味,Taiwan Image。作者陳彥志和詹矞晴以臺灣味表達台灣人簡樸、熱情、與包容的草根精神。大寶在臺灣味牛身上發現了40號球衣。小寶則是對牛上下其手。
▲水乳交融,Milky Way。作者林俐貞因為曾經在一個漁塭發現一頭溺斃的乳牛而有了這樣的傑作。大寶問為什麼牛要躺在水裡。
▲蹬蹬腳尖兒馬戲劇團之牛不懂馬戲,Circus of Den-Den-Ciao-Jean。作者崔永嬿呈現出馬戲團中的矮小人物長期靠不算專業的表演謀生,以存活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狹小縫隙。顯然不僅牛不懂馬戲,就連大寶也不懂,不懂沒關係,儘管懂得自娛娛人就好了。
▲行走的海洋,Walking Ocean。作者黃蘭雅以壓克力珠為主要材料,以集合物的方式,將不同層次深淺藍紫色調的珠子鑲嵌在整個牛身表面,讓牛承載著海洋和天空的色彩,在紛雜的城市中行走。或許是撫摸太頻繁的緣故,當大小寶一接觸牛的表面,咚一聲一顆藍紫色的壓克力珠應聲掉落。他們趕緊隨處尋找那顆珠子的蹤影,還好,在我的手中找到了。
▲上學了,放牛吃草去,School just for Fun。作者張凡旋透過這項作品表達對放牛班日子的懷想,那是一個充滿無限美好的青春。上學這件事若能像孩子現在到處遊山玩水那樣輕鬆自在的話,我想,孩子是寧可留在學校吃草,也不願逕自放牛去了。
▲哪裡?哪裡?Where?Where?作者阿咧先生在畫滿小怪獸的牛身上找出「豆皮」以增加互動,並安置立體的豆皮於牛背上做為線索,是個立體版的找找看「豆皮在哪兒?」 不知豆皮為何方神聖的大寶在哪裡牛前面扭腰擺臀大跳甩頭舞,無意間與哪裡牛的意境搭配的天衣無縫。
▲金色、童年、夢,The Golden Dream of Childhood。作者劉丁讚在這頭牛上道出自己童年的夢想,並藉助自己的孫子,使夢想發光發熱。沒想到孩子的夢想也出現在阿公輩的夢想裡,原來人因夢想而創造出更多人的夢想。
▲肉兵器牛,Flesh Weapons。常陵的作品是一種穿過心頭肉所透視對戰爭的詮釋,以及熱鬧舞動之後餘下甜美的灰燼。無法感受現實的冷酷與可怕,孩子在肉兵器牛前才能氣定神閒的搔首弄姿。
▲我所到之處,A little Space of Us。作者兩兩一樹以此作品表達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轉變,就在毫無意識的時候,已經入侵我們的心裡了。大寶起初看到這隻牛的反應是「好可怕的牛」,和在經國園道的那一隻「眼球先生的異想世界」牛的反應一模一樣。半晌之後,他才開始著墨於它的外觀,對於這隻看起來一點也不像牛的牛起了疑心。
▲Bull Man's Love。作者李儒杰將人體、牛體、玫瑰及石雕錘等元素結合,藉以表現藝術家對於藝術創作的投入與執著。看著小寶快步走過這隻牛的身影,我想,孩子對藝術創作的鑑賞能力尚有待加強,或著應該說,涉世未深的孩子還不懂Bull Man所欲表達的愛意吧?!
▲天下第一味,Walking Beef Noodles。作者黃沛瀅以「天下第一味,台灣好滋味」的概念結合牛與麵,一點微辣,向全世界介紹代表台灣的美食。
室內展場中的那群孩子來自特殊學校,他們的一顰一笑深深吸引了我與孩子的目光。聽幫忙照顧一位孩子的義工媽媽說,對著大小寶嗯嗯呀呀叫著的孩子是在向他們示好,而且從她的手舞足蹈中,所有現場的人都可以感覺到她有多麼想伸展她那兩對萎縮的四肢,而身型比小寶還小的她是一個六足歲的小女孩。
室內展場中的那群孩子來自特殊學校,他們的一顰一笑深深吸引了我與孩子的目光。聽幫忙照顧一位孩子的義工媽媽說,對著大小寶嗯嗯呀呀叫著的孩子是在向他們示好,而且從她的手舞足蹈中,所有現場的人都可以感覺到她有多麼想伸展她那兩對萎縮的四肢,而身型比小寶還小的她是一個六足歲的小女孩。
▲美麗的誘惑,Beauty & Lure。作者蔡爾平和蔡爾信以從牛的時空幻想,讓我們看到無限可能的生命意義,但也隱喻著人類對美麗自然的無情獵殺。
受到那群特殊孩子在外觀上與言語上的衝擊,大寶在我拍攝這隻誘惑牛的時候,一直拉著我的衣角頻頻追問他何以要稱那位身型比她要小許多的妹妹為姐姐的理由。可見,這隻牛在孩子身上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反而是那位女孩子成為誘惑了不少觀展者目光的焦點。
受到那群特殊孩子在外觀上與言語上的衝擊,大寶在我拍攝這隻誘惑牛的時候,一直拉著我的衣角頻頻追問他何以要稱那位身型比她要小許多的妹妹為姐姐的理由。可見,這隻牛在孩子身上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反而是那位女孩子成為誘惑了不少觀展者目光的焦點。
▲紅火牛,Ben。作者姚政仲取牛隻奔跑的動態意象,展現台灣的勇猛與活力,更以台灣紅代表色,讓象徵勤奮與財富的牛,奔向火紅的2009。
有關那位小女孩的事,我並沒有給予孩子過多的解釋,只是就著這一隻紅火牛告訴他們,雖然生病的她無法行走,但是不氣餒的她,內心卻能像紅火牛一樣熱情、樂觀,且活力十足。
有關那位小女孩的事,我並沒有給予孩子過多的解釋,只是就著這一隻紅火牛告訴他們,雖然生病的她無法行走,但是不氣餒的她,內心卻能像紅火牛一樣熱情、樂觀,且活力十足。
▲Andy Lau Dot Cow。作者劉德華(你沒看錯,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香港藝人)把自己比作大牛,用他在設計上的有限「點」子,幻化成他的兩條小牛兒子Andox和黑仔帶在身上,湊成「犇」,「犇」與「奔」同義同音,奔向台北,為奔牛節應應景。
終於回過神來的孩子,一股腦兒就往這隻點牛身上撲了過去,展場中的服務人員阿姨見狀連忙趕緊阻止,以免孩子的粗手粗氣壞了藝術家嘔心瀝血之作。原來,為了避免牛隻遭到破壞,展示在國美館美術街都是容易受損的牛隻作品,除非是在戶外,否則展場裡的牛隻都是可遠觀不可褻玩。
終於回過神來的孩子,一股腦兒就往這隻點牛身上撲了過去,展場中的服務人員阿姨見狀連忙趕緊阻止,以免孩子的粗手粗氣壞了藝術家嘔心瀝血之作。原來,為了避免牛隻遭到破壞,展示在國美館美術街都是容易受損的牛隻作品,除非是在戶外,否則展場裡的牛隻都是可遠觀不可褻玩。
▲搖,滾牛,Shaky Shaky。作者唐草設計團隊利用互動的遊戲方式,讓大家和搖滾牛一起又搖又滾。
只有這一頭牛例外。服務人員阿姨引導孩子,只要將手心搓熱,放在搖滾牛身上幾秒鐘,手心的熱就會傳到牛的身上而變色。
▲50/50。作者華碩設計團隊藉此作品透露出我們正在追求的是一種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機器、人與虛擬世界的情感互動。
除了搖滾牛,還有這隻供人拍照的50/50牛可以碰觸。對於牛隻裡頭暗藏的玄機充滿好奇的大寶,猶如機關槍掃射般的連續按下拍照按鈕,原本不以為意的我......
▲......在細讀上面的使用說明時,才驚覺裡頭裝了一台照相機,我緊張兮兮的阻止大寶的魯莽行徑,拉著兩個孩子的手急忙走向服務人員,詢問「上傳照片」這四個字的真偽,服務人員肯定的回答使我瞠目結舌,還好,她的補充說明著實讓緊繃的神經鬆懈下來,上傳的照片會經過篩選,她請我放寬心。
▲時尚名媛-牛小姐,Miss Cow-The Fashion Queen。作者林國基設定的牛小姐是一隻擁有自我的品味主張,喜歡混搭組合創意,給人謎樣的風情與無限的想像空間。直盯著牛小姐瞧的小寶,心裡是不是想著,「要是能像牛小姐一樣花枝招展就好了。」
▲(左)哞~狂歡派對,Let's Go Party。黃美惠的作品,它是一隻準備參加瘋狂奔牛節的牛。(右)愛之翼,Wings of Love。吳昌怡的作品,她以純淨的五行色彩提醒世人,大自然的環境保護以及人心的淨化,才是地球與人類生生不息力量的種子。站在其間的小寶,會不會是其中一顆生生不息的小小種子?
▲光之夢,Fiber Paradise。作者李明道將牛隻全身佈滿LED燈,在夜間忙碌的流動著,象徵人類無限的夢想不斷的被傳遞與實踐。大寶怕黑,眼神穿透玻璃窗,更怕會從窗口跌落的他,積極勸退小寶勿過雷池一步。不顧大寶的攔阻,小寶執意走向前去觸摸她口中的「會發光的牛」。
▲水牛翻身,Turnover Buffalo。作者是陳世政運用水牛翻身的動作,暗喻人們早已忘了水牛的辛勤與勞動,而耍特技是牠們唯一能「翻身」的機會。
這個概念使我想起以前孩子在會抬頭之後開始學習翻身的過程,在我們眼中,看似簡單的翻身動作,其實牽動著孩子身各處的肌肉與神經。要完成一個翻身動作,是得經過孩子無數次鍥而不捨的努力,而隨著他們努力伴隨而來的通常是父母熱情的掌聲。我想,許多父母在為自己的孩子拍手時,也能不吝於給予所有同樣是為生活努力的人事物一些感恩的掌聲。
這個概念使我想起以前孩子在會抬頭之後開始學習翻身的過程,在我們眼中,看似簡單的翻身動作,其實牽動著孩子身各處的肌肉與神經。要完成一個翻身動作,是得經過孩子無數次鍥而不捨的努力,而隨著他們努力伴隨而來的通常是父母熱情的掌聲。我想,許多父母在為自己的孩子拍手時,也能不吝於給予所有同樣是為生活努力的人事物一些感恩的掌聲。
▲奔藤牛,Gallop!!Rattan-Cow。作者王文志以藤編穿梭牛隻軀體,創造透視性的起伏曲線。運用大自然有機體造型,尋求貼近人類的生命力,營造不一樣的空間私密體驗感受,提醒過去人和自然對立狀態,逐轉融入自然的神秘感動力量。我喜歡這隻牛,不僅外觀,還有它隱含的概念。
最近兩個孩子已經漸漸從野蠻人進化為開發中的文明人,我與他們之間可以達成有效溝通的範疇也加廣加深了。既然可以溝通,出門比較沒有顧忌,至少在街頭大呼小叫的機率降低,當然就沒必要成天窩在家裡大眼瞪小眼了。或許外出多了,孩子與我逐漸愛上走出戶外接近自然的感覺,他們以踢沙、踐踏水坑、撿拾石頭、枯枝樹葉、和凋零的花朵為樂,而我為孩子能如此貼近自然欣喜萬分。
最近兩個孩子已經漸漸從野蠻人進化為開發中的文明人,我與他們之間可以達成有效溝通的範疇也加廣加深了。既然可以溝通,出門比較沒有顧忌,至少在街頭大呼小叫的機率降低,當然就沒必要成天窩在家裡大眼瞪小眼了。或許外出多了,孩子與我逐漸愛上走出戶外接近自然的感覺,他們以踢沙、踐踏水坑、撿拾石頭、枯枝樹葉、和凋零的花朵為樂,而我為孩子能如此貼近自然欣喜萬分。
▲迷彩牛,Camouflaged Cow。作者蘇孟鴻賦予這隻牛的意象是,偽裝在草地上的牛不甘寂寞,期待身上的蝴蝶刺青能被看見。不解的是,孩子對這隻牛情有獨鍾。
▲熱情天真的孩子總是勇於表達對於事物的喜好,對人也是。
▲走累的大寶望著草皮上的牛隻不禁嘆了口氣,埋怨的說,「我怎麼看也看不完。」我們再看一隻就回家,好不好?我試圖安撫他。
▲三隻鹿,3 Deers。作者莊普挪用觀念藝術的三把椅子嘲諷當今轟動國際的奶製品事件。
好吧,就看這隻鹿吧,大寶說。其實,查詢資料之前,在展區現場,我並沒有看見三把椅子的蹤影,更別說是看出來那三隻鹿牛是用來作為冷嘲熱諷的武器。我和孩子只是單純的討論著,那三隻鹿,到底是牛,還是鹿?!
好吧,就看這隻鹿吧,大寶說。其實,查詢資料之前,在展區現場,我並沒有看見三把椅子的蹤影,更別說是看出來那三隻鹿牛是用來作為冷嘲熱諷的武器。我和孩子只是單純的討論著,那三隻鹿,到底是牛,還是鹿?!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曾成德表示,奔牛節是當代的產物,是文化界、藝術界與公共論壇最好的話題之一。它除了將整個城市、美術館化成一個超大型的展示空間之外,更是世界最大型的民眾參與,公共交流的藝術活動。
2009牛年,己丑立夏,台灣台中市,"牛"出沒注意。
有空,與親朋好友,一起尋找牛的蹤影,發覺它鮮為人知的一面,讓牛明白它的翻身終於有了代價。
2009牛年,己丑立夏,台灣台中市,"牛"出沒注意。
有空,與親朋好友,一起尋找牛的蹤影,發覺它鮮為人知的一面,讓牛明白它的翻身終於有了代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